搜索

四川道孚县:地质学上的“百慕大”,游人眼中的"异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9:41:52    


它是藏民口中格萨尔王的发祥地之一,在藏民们的心中独具意义,却被远道而来的游人比作“异域”。深入其境时,只感到无边的荒芜,荒芜得好似不在地球表面。

但它,偏偏是地球鲜水断裂带上的产物。

而鲜水断裂带以其震级高、频度大而闻名,是我国最强烈,也是最危险的断裂带之一……

\

地质学上的百慕大

由于墨石公园地处断裂带较为活跃,其间的岩石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后形成了石林的主体糜棱岩。

独特冷峻的样貌在整个世界上都极为罕见。

为此不少游客慕名来此,而到来者们却对糜棱岩的颜色说法不一。有人说它黑,却又有人说它绿,还有人说它是灰色的。甚至于当地人都传说着墨石公园是由五位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卫士化身而成。

这又让未曾亲眼一睹墨石公园风姿的慕名者们陷入一场“魔界异域”的奇幻感受。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颜色变幻的“异术”。它只是较为软弱又含钙质,其所含的结晶水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颜色,甚至在一天之中也是呈多种颜色。

与游人们赞叹它的冷峻多变不同,在地质学家眼里,这里却是“地质学上的百慕大”。

由于糜棱岩多分布在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带内,因此它成为了地质学家们寻找和识别断裂带的重要标志。而断裂带,往往在近代的断层活动中容易形成运动的阻抗,是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

只是,不同于游客的“异域”,更不同于学者的“百慕大”,将墨石公园“拥入怀抱”的道孚县对于当地人而言,是安静而又美好的家园。

//////////////

道孚民居的掌墨师

被誉为“藏民居艺术之都”的道孚县,至今仍保留着不少藏式老民居。

道孚县的藏式民居俗称“崩科”,如“井”字般一层层搭建起来的全木结构,哪怕经历若干次地震,崩科依然沉稳不倒。

道孚县藏族民居

若是遇到绿意葱葱的春夏时节,白顶红墙的藏房伫立其间,难免会感叹美好的家园景象与墨石公园的“异域”就像两个世界。

而这些被时光浸润着的,带着温度的藏式房屋,在过去,都要倚仗着掌墨师们的精湛手艺。

在那些仍处在传统木构建造体系的日子里,道孚县的掌墨师们只能凭借自己多年的建筑经验来完成整个建造过程。

作为藏式民居的“总工程师”,没有现代化的测量工具,掌墨师们只能标记着简单的平面尺寸,便开始设计、画墨甚至是雕刻。

从备材、修建到装修,修筑一座藏式民居要花上三年乃至十年不等。没有精准的图纸,掌墨师们便只能记在脑海里。

从19岁便开始学习木构技艺的道孚县掌墨师亚马翁登总是笑称,“我的脑子里有一座房子。”

说起来好似喝口水般的轻巧,实际上,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掌墨师,必须要从学徒做起。做到专业带班的二墨师后,还需要锻炼出全盘掌控整体项目的能力,才有资格成为掌墨师。

而这,往往需要十多年甚至更漫长的时间。

道孚民居掌墨师亚马翁登

只是如今,伴随着现代化建造体系冲击以及乡村命运的没落,仍坚守着传统木构技艺的掌墨师们越来越少。

除了天赋异禀的学徒外,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无法忍受长时间的沉淀与磨练。

和许多地处偏远的县城一样,即便道孚县坐拥寻常地方都难以企及的美景,依然抵挡不住大山里的年轻人向外走去。

同时,也吸引着外地游客远道而来。

//////////////

道孚火了

道孚火了。

原本是背包客心中小众旅游地的道孚,因为一条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为背景的短视频《Who am I》火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跟随道孚县文旅局长降泽多吉的脚步“变身”航天员、唐明皇、格萨尔王,踏上这片因县城地形似马而命名的土地。(道孚,又称“道坞”,藏语译意为“马驹”)

看一看与时下快餐式恋爱“格格不入”的“飞檐走壁的爱情”。

激流冲荡的鲜水河切割将本应连绵的大地切割出两岸挺拔陡峭的扎坝大峡谷,而在此定居的扎坝人,仍保留着独特的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为求得心爱之人,扎坝的小伙子们必须在夜晚徒手攀爬近20米高的碉楼,才能进入意中人的闺房。如果没有过硬的攀爬技术,也只能望墙兴叹,与意中人无缘。

扎坝大峡谷

或是,虔诚地拜一拜白日山的“坐佛”。

抑或是,观赏一番其形状犹如日月相连的银恩日月潭。

骑着马走过八美镇的亚拉美景。

去格萨尔王到过的牧场感受草原的坦荡如砥和牧人们张扬的生命。

若是想多留几日,来到牧民定居点拉日村住宿体验牧民生活,和牧民一起在草原上跳跳锅庄、吃点风味藏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道孚的美景与体验远不止这些。

森林、溪流、草原、神山……当你踏上道孚这片圣洁神奇的康巴土地时,领悟到的是澎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就如同让道孚火了的视频《who am I》一样,它难以被定义。

只有当每一个人走近它时,它才会让你看到它的样子……


相关文章